随着教學環境的改善和信息技術的成熟,課堂教學的形式日趨多樣化。合理利用技術手段,能夠營造出高效且豐富的課堂。這就給高校教師帶來了信息化教學的挑戰。對于高校教師們而言,“如何讓信息技術與項目式教學結合,打造優質課程”,是非常值得思考并學習的問題。為此,2023年12月7日,信息與機電工學院電商機械組舉行了青年教師“高校教師十大教學技能提升”培訓會。此次培訓由電子商務系王菁老師主講,梁瑞、邬玲、張清等電商機械組共13位新教師參加了本次培訓會議。
本次培訓着重講解三個方面内容。
一、如何理解信息化下項目式學習
項目學習是從真實世界中的問題出發,通過組織學生扮演特定的社會角色,并借助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強調運用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一定時間内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着的問題,将結果以績效或産品的形式表現出來。王老師舉例說明了項目式學習的特點,其中最為特别的是用課堂案例展示視頻介紹如何實現“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項目式學習”的方法。
二、如何設計項目學習
王老師講授教學與項目學習的區别,列舉了項目式學習的要求。要求中需要有任務、角色、高級思維、資源,最後再進行評估。王老師拿本學期所開課程作為案例,說明了案例學習與項目學習的區别。
三、如何開展項目學習
王老師為大家介紹了布魯姆教學分類法,這種方法非常适合進行項目設計。布魯姆教育目标分類法是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傑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于1956年提出的一種分類系統,旨在描述認知領域中的學習目标和層次。它将認知學習目标劃分為六個層次,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分别是: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這個分類系統提供了一種有序的方式來描述學生在不同層次上從簡單到複雜的認知能力展過程,并為教師設計教學目标、制定評估方法和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提供了指導和參考。
本次培訓的内容為信息化項目式學習研究,通過培訓我們教師知道了要在教學設計上貼近生活,符合學生興趣的需求,我們給學生設計的教學内容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使用真實的項目,讓學生在課上用中學、學中用,反複實踐,學用結合,這樣才通打造優質課堂。
撰稿:王菁
責編:禹巍峰
審核:梁華